导 读
中医学专业知识备考指导
中医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中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在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下面我们将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包含的考试科目进行分析,帮助读者从整体上认识考试特点及备考要点,具体分析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点科目,考试中所占比例大,考查主要侧重阴阳、五行、藏象等方面的内容。考查范围广、备考难度相对较大,是需要花大力气备考的科目。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
热点考点: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发病和防治原则等。
除此以外,还需要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中医理论经典名言警句。
一、高频考点——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是很常见、很基础的考点,几乎每年必考,常以选择题或者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阳阳互根、阴阳转化、阴阳自和。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经典真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 D.阴阳的转化
【答案】D。解析: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的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那么阴阳转化就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重”字,或者是我们常说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极”,以及“寒甚则热,热甚则寒”的“甚”,都是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的程度,是事物的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
真题解读:阴阳学说的五大基本内容的联系和区别:
二、高频考点——五脏的生理特点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五脏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是比较容易忽略却经常考查的内容,考生有必要对此类知识点进行专门的总结记忆。
【经典真题】五体在五脏,下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在体为脉 B.肺在体为毛
C.脾在体为肉 D.肝在体为筋
【答案】B。解析:肺在体为皮。
真题解读:五脏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中医诊断学——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中医诊断学在中医学专业知识的考试中也占据不小的比例。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和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中医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五色主病、望小儿指纹、望舌、二十八脉的特点和主病等。
经典考点: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
一、高频考点——望神
望神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重要内容。望神有得神、失神、少神、假神之分。
【经典真题】下列哪种不属于得神的表现?( )
A.肌肉不削 B.动作灵敏
C.呼吸调匀 D.食欲突增
【答案】D。解析:得神的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动作灵敏、呼吸调匀。
真题解读:望神的总结:
二、高频考点——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重要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的总纲是阴、阳,其他为表、里、寒、热、虚、实。每一种的临床表现都要熟悉。
【经典真题】下列不属于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的是( )。
A.口渴与不渴 B.四肢冷与热
C.病势缓与急 D.面色白与红
【答案】C。解析:寒证口不渴,热证口渴;寒证四肢冷,热证四肢热;寒证面白,热证面赤。
真题解读:八纲辨证的临床表现总结:
中药学——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中药学在中医学专业知识的考试中也占据比较大的一部分,其内容繁杂,所含知识要点多、考查范围广、备考难度大,是事业单位考试拉开分差的重点科目。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十八反、十九畏、特殊药物的剂量、煎服法、药物的功效、主治。
经典考点:四气、五味、妊娠禁用药和慎用药。
一、高频考点——十八反
“十八反”是中医组方选药的第一禁忌,因此非常重要,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十八反”的歌诀,需要考生熟记掌握。
【经典真题】下列药物中属于“十八反”的是( )。
A.巴豆与牵牛 B.水银与砒霜
C.丁香与郁金 D.川乌与半夏
【答案】D。解析: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真题解读:十八反歌诀药物解读:
(续表)
二、高频考点——药物功效
中药学涵盖的药物种类非常广泛,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注意重点复习的是那些有共同功效的药物,如均能清泻实火的药物,或均能清肝明目的药物等。
【经典真题】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
A.石膏 B.菊花
C.知母 D.桑叶
【答案】B。解析:菊花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故答案选B。
真题解读:清肝明目是一个中药体系中的特殊功效,经常作为考查的重点。下面是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药物大总结: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方剂学——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方剂学与中药学一样,也是中医学专业知识中比较重点的科目,方剂学的内容同样很多,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君、臣、佐、使的概念,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经典考点:八法的概念和适应证,组方变化的类型。
一、高频考点——方剂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方原则,每一味药都依此原则在方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该内容是方剂学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经典真题】(多选题)下列属于“佐药”范围的是( )。
A.佐使药 B.佐制药
C.反佐药 D.佐助药
【答案】BCD。解析: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
真题解读:君、臣、佐、使的概念:
二、高频考点——方剂的主治
小柴胡汤是主治伤寒少阳证的常用方,故称“少阳百病此方宗”。其功效主治常为考查的重点。
【经典真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
A.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B.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C.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D.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答案】D。解析:小柴胡汤主治:①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②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③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真题解读: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及配伍意义总结:
中医内科学——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临床科目中最重要的一科,它的辨证论治将指导中医学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所以在考试中占重大比例,考生应重点复习。中医内科学的考题一般以病例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掌握了辨证论治,则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分证论治。
一、高频考点——内科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将每种疾病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分为若干个证型。临床上,我们首先要辨对证,才能论治。故考题中经常会出现考查疾病辨证分型的内容。
【经典真题】猝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多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不促,属胸痹心痛何种类型?( )
A.寒凝心脉 B.痰浊闭阻
C.瘀血痹阻 D.心阳不振
【答案】A。解析: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多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不促均是寒邪的症状。
真题解读:胸痹的辨证分型总结:
二、高频考点——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题是中医内科学中的高频考题,这种题型对于考查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是每年必考的考题。
【经典真题】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进食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少,倦怠乏力,脘腹胀闷,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
A. 四君子汤 B. 痛泻要方
C. 参苓白术散 D.小建中汤
【答案】C。解析:患者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导致的脾胃虚弱证,治疗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
真题解读:泄泻的辨证论治总结:
中医外科学——历年真题深度解读
中医外科学不是十分重要的科目,根据地区不同,所占比例不同,甚至在有些地区的考试中不做考查,相关科室的考试中才会涉及较多。历年真题规律如下:
重要高频考点:外科疮疡的名称和形态特征,乳痈、乳癖、湿疮、痔、脱疽等。
经典考点:乳核、乳岩、蛇串疮、瘾疹、股肿等。
一、高频考点——外科疮疡的名称和形态特征
中医外科疮疡有自己的分类和命名,是一类具有中医特征的理论体系,所以经常出现在考题中,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经典真题】患者,男,40岁,有消渴病史。顶后发迹处有多个红色结块,灼热疼痛,溃疡后愈合,但不久又发,经年难愈。其诊断是( )。
A.痈 B.疔疮
C.有头疽 D.疖病
【答案】D。解析:灼热疼痛,溃疡后愈合,但不久又发,经年难愈,此为疖病的特征。